野性墨西哥龙舌兰油译后记
(商务印书馆,年5月) 在本书的第一段旅程中,汤普森还是一个18岁的少年,初到异国他乡,无知无畏。后来,他成了著名的旅行文学作家,还是制片人和考古探险家。此时提笔追溯往事,身份的叠加让他的思考与写作也具有了多重维度。读者既能从中感受到浪漫精神和传奇色彩,也能获得一些历史和文化层面的收获。在跨洋航班上,头等舱的陌生人向他简单描述了那个国度,还传授了一部“致富经”。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旅行正式展开前,他脑海里已经有了无限遐思。等拿到那部奥兹莫比尔,轮胎开始碾过墨西哥大地时,他才发现这个国家是如此的广袤,历史文化是如此的厚重。伴随着作者的行走,墨西哥的国土从北向南摊开在了读者面前。其间夹杂着阿兹特克、玛雅和西班牙征服者的历史,还有墨西哥大革命的剪影。古代帝王、殖民者和革命的弄潮儿依次登场。希望我那些不算克制的译者注不会让读者们失去阅读流畅性。关于本书的内容和作者的经历,罗新老师在荐序中已有概述。我想离题一下,大体勾画一下墨西哥的历史,让此前不了解该国的普通读者脑海中能有一个比较粗略的宏观坐标系。在拉美诸国中,中国游客数量最多的就是墨西哥了,但和去欧美以及东亚东南亚邻近国家的游客规模相比,绝对数量还是非常少,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美加求学者南下。查阅相关报告,年墨西哥只接待了约7.5万名中国游客。大部分中国人对墨西哥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缺乏了解,用李慎之先生当年的话说,就是“抽象的概念多于具体的知识,模糊的印象多于确切的体验。”(《剑桥拉丁美洲史》中文版前言,年)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仅有的一些了解可能还只是来自欧美文艺影视作品中对墨西哥的刻画,而墨西哥和拉美他国民众认知中国的信源可能也在相当程度上依靠西方媒体有意的刻画。这说明双方的知识交流(特别是非官方层面)是比较欠缺的。在此类反向的“cherry-picking”中,双方往往难以获得真正的相知。从文明的源头说起,哈佛大学遗传学家大卫·赖克在《人类起源的故事》(浙江人民出版社,)在“追寻美洲原住民的祖先”一章中追溯了原始人类在美洲的繁衍和散播,他指出:跟人类在非洲和欧亚大陆漫长的居住史相比,人类在美洲的居住史短暂得就像是一瞬间而已。大约在1.5万年以前,亚洲人类越过北方冰盖区,跨过白令陆桥到达美洲,然后一路南下,最南到达火地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几大本土文明逐渐诞生。具体到本书的描述主体,古代美洲三大文明中的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都在墨西哥境内。当然,玛雅文明还延伸到了墨西哥南面的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国。前些年掀起颇多讨论的“末日说”就诞生自阿兹特克创世说与玛雅日历推演的结合。阿兹特克帝国存在于15世纪至16世纪,统治中心在墨西哥谷地,大体位于现在的墨西哥城和墨西哥州东半部。谷地周围群山环绕,前哥伦布时期该地区的多个文明中以阿兹特克文明最为强盛。帝国的统治主体是墨西加人(TheMexicas),“阿兹特克”是德国博物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造的词汇,现在用来泛指墨西哥谷地一带使用纳瓦特语(Nāhuatl)的诸民族。阿兹特克名为“帝国”,实际上是一个结构较为松散的城邦联盟,其中以特诺奇蒂特兰城的墨西加人实力最强,年,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在尤卡坦半岛上的韦拉克鲁斯登陆,当时他只有名船员和名士兵,多数人只装备了剑和盾。除去阴谋和疾病,相比于效率差、故障率高的火枪,铁剑和战马才是暴力征服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一些说法认为当时的阿兹特克人将乘坐巨帆大船渡海而来的西班牙人奉若神明,且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毫无察觉。美国历史学家卡米拉·汤森(CamillaTownsend)在其新著《第五个太阳:阿兹特克新史》(FifthSun:ANewHistoryoftheAztecs)中批驳了这类说法。西班牙人到来时,蒙特祖玛二世已经意识到了双方技术的差距和对方的危险性,想以财物换取和平,正如周边其他部落对阿兹特克所做的那样。但殖民者的贪欲和暴虐让蒙特祖玛的计划未能实现。年8月13日,蒙特祖玛二世的兄弟、末代皇帝夸乌特莫克向科尔特斯投降,帝国彻底覆灭。攻陷特诺奇蒂特兰城后,科尔特斯将目光转向了玛雅人,派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南下经略,征服了危地马拉。自年起,弗朗西斯科·德蒙特霍父子经过数十年的连番进攻,终于在年完全征服了尤卡坦半岛北部。年,最后一座玛雅城邦陷落,至此西班牙人完全摧垮了玛雅人的古典城邦政治,其文明区域尽数被纳入新西班牙总督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一部分。在被西班牙统治了三百年后,墨西哥于年赢得了独立。所以今年也是墨西哥独立战争胜利周年。年,以反抗独裁者波菲利奥·迪亚斯为起点爆发的墨西哥革命则是20世纪第一场全面的资产阶级革命,全面涤荡了旧秩序,革命引发的动乱直到年拉萨罗·卡德纳斯就任总统后才算平静下来。我在墨西哥时,曾去墨西哥城郊外的特奥蒂瓦坎遗址看过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也在奇琴伊察和图卢姆等遗址感受了玛雅建筑的壮美,还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和人类学博物馆中看到了巨量的珍贵文物。其中很多雕塑、绘画、器物和其上的画符与我国古代的同类作品颇为近似,让人惊奇不已。一些中外学者基于此提出了上古时期中国人移民墨西哥的猜想。针对此类假说,我国著名美洲史专家罗荣渠教授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扶桑国猜想与美洲的发现——兼论文化传播问题》一文予以廓清。同源之说虽然尚待研究,但中墨两国的交往和友谊却已是年深日久。自年至年期间,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丝绸锦缎,连同印度果阿的珍珠钻石,斯里兰卡的红蓝宝石,苏门答腊的香料等商品以及被统称为loschinos的菲律宾人、中国人(主要是福建人)和少量日本人通过航行于马尼拉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Acapulco)等太平洋沿线诸港之间的大帆船(GaleóndeManila,又称NaodeChina)运抵墨西哥。那些商品经过陆路运输到达大西洋一侧的韦拉克鲁兹港后又运往西班牙,再接着往西欧诸国和北非扩散开去。与此同时,大量产自墨西哥和秘鲁的美洲白银经菲律宾中转输入到中国,有力地促进了明王朝的银本位计划。耶稣会士FranciscoColin在年出版的LaborEvangelicadelaCompa?iadeJesus,enlosIslasFilipinas一书中对这种表现为三角贸易的商品大交换做了详细记载。明人张燮的《东西洋考》中也记载了很多明朝与外界的人员和物质流动,其中涉及菲律宾、西班牙(当时明人将西葡混称为佛朗机)与墨西哥的内容对此也有所记述。研究全球华人大流散的布朗大学华裔历史学家胡其瑜(EvelynHu-Dehart)将这一贸易称为“世界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不管是从人员(劳力和工匠)参与还是物质供给方面看,中国人无疑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她还将地处西班牙帝国边缘的马尼拉城唐人街称为“美洲第一个唐人街”(当时的菲律宾是作为新西班牙总督区—亦即墨西哥—的一部分),视之为华人大流散的滥觞。相比于汤普森首度游历的土地,今天的墨西哥虽然依然存在大片的荒蛮之地,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等,但总体而言,要繁华现代很多,但也少了因荒蛮和野性带来的惊心动魄。要想收获那种刺激,只能通过汤普森的文字了。[本文系《龙舌兰油》译后记,作者:范文豪,上海大学文学院世界史专业全球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推荐序III前言VII第一部分:往日1第一章奇瓦瓦和北方7第二章荒蛮之地杜兰戈36第三章对虾海岸50第四章去墨西哥城73第五章库埃纳瓦卡与南方第六章终局之地伯利兹第二部分今时第七章归来第八章岛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xigechenga.com/mxgchb/9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使馆紧急提醒中国公民谨慎选择经墨西哥转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