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补平老师原创游记潮州三叹完整版
潮州三叹 图文/王补平 引子 春节过后,地处北国的青城依旧是白雪皑皑、冻风时作的天气,让人不由得想去南方走一走,尤其是看到朋友圈里大家纷纷晒着外出的照片时,大年初四,我便紧锣密鼓地开始设计自己的广东之行。 说起广东,其实前面已经连续两年都去过了,而且都是冬天。满眼的绿色,满大街的美食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心里想着:虽是旧地重游,但这次旅行一定要走一些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这样一想的时候,一个地名马上就冒了出来:潮州! 教书20多年了,常讲到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唐代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表》一事被贬潮州。他主政潮州不到八个月,山水却因他而称韩山、韩江。一个遭贬谪的文人,为什么会在当地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踏上旅程…… 呼市没有直达潮州的飞机,需从呼市直飞深圳,再乘车去。 南方果然是暖和!从深圳宝安机场一出来,一股暖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禁不住停下脚步,做一次深深的呼吸;阳光是那么耀眼,似乎整个冬天里我和太阳就被厚厚的云层,以及不时爆发的雾霾天气阻隔住了,从未如此亲近过!阳光啊,你这样暖暖地照着吧,千万别躲起来呀;眼前的绿色是那么浓密!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我贪婪地凝视车的前方,一大团一大团的绿就那样排山倒海般扑向你,让你的目光不舍得移开……乖乖!这也太奢侈了吧?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驱车赶往潮州。天儿,依然那么晴,阳光,依然那般暖和。暖到只需穿一件薄薄的T恤衫,下身居然可以不穿秋裤!就这样,带着一身轻松,伴着一路的花花草草,伴着王老师一路喋喋不休的对韩愈的讲解,四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潮州。 一进潮州市里,天哪!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咋这么多摩托车呢?两个轮子的,三个轮子的,满大街都是!咱走的这哪是汽车道啊,明明前后左右都是摩托车嘛。潮州的父老乡亲,都没把咱当外人,就在车前正中行驶。按喇叭是没什么用的,摩托上的潮州哥们儿四平八稳的样子,仿佛在说:一看你就是外乡人,来到我们这里,这路啊,首先是摩托车的! 有了这摩托大军,车自然走不快了。摇下车窗,细细观察:哎呦喂,刚过去的这辆摩托车上面坐着四个人,还都没戴安全帽!那边,一辆绿色的机动三轮上,一位大伯正在招揽生意:“走不走啊,坐三轮游古城啦,很方便的啦!” 进了潮州城,才知道:本地人对韩愈的尊崇已经到了神化的地步,看看街上:一个钢铁公司的广告牌闪过:上面写着:韩钢!路过一家菜馆:韩菜!这家不知道卖什么的店铺门前立一牌子:韩丝! 正赶上饭点,赶快吃饭吧!潮汕美食天下扬名,用手机搜一个正宗潮汕美食楼吧!这家酒楼好吧?叫“韩正楼”(看着了吧,饭店也姓韩!),网上说这家餐馆在一个江心小岛上,赶紧导航一下,很快目的地就到了,怎么只见小岛不见楼呢?一打听,刚拆了要重建!负责驾车的朋友调侃说:不会吧,提前知道王老师要来吗?这就拆啦?我的心啊,顿时凌乱了…… 好吧,那就在街边大排档吃吧。 前面,一家普通的牛杂汤门前居然在排队,店里也是人头攒动。赶紧换了一家:这里人也不少,不过潮州大姐麻利地介绍说:花元买个套餐,就可以把店里所有美食都上齐。环顾四周,环境是差了点,路边随便支个桌子就把生意做了。潮汕人看来比较注重实际,不像我们内蒙古,几个人吃个饭都要在那么大一个蒙古包里……让缥缈的思维回到现实吧,眼前虽是个小馆子,饭还是很正宗的,一个个笼屉和盘碟摆满桌子,里面各样小吃,都比较精致:虾饺、叉烧包,荷香糯米饭……尤其是牛肉丸子汤里的丸子,咋就那么有弹性呢? 饱餐后,我们驱车走向潮州美景…… 潮州第一叹:广济桥 早就听说,在广东潮州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到广不到潮,枉向广东走一遭;到潮不到桥,枉向潮州走一遭。”民谣中所说的“桥”,指的就是广济桥。广济桥离韩愈祠很近的,可惜去晚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景点,先上桥吧,韩愈是重头戏,放在最后去瞻仰。 说实话,在买门票的时候还没觉得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及至进门站在侧面,一窥桥的全貌的时候,才发现广济桥还真不是一座普通的桥。 最突出的是:这座桥两边是分散的20多个桥墩,中间是用船做的浮桥。这样的设计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桥是造了一半吧,中间怎么塌了呢? 等到走在上面亲眼看过才领略到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中间的浮桥是一个创造性的设计,它能泄洪和抵御外来兵灾。因为浮桥,导致桥可以是开闭的,用铁索搅动江面浮桥可以使桥梁中间瞬间成为一片开阔的江面……资料显示:浮梁结合的结构可以减少中间部分的桥墩,极大地减少对径流的阻力,遇到洪迅,打开浮桥还能迅速排洪,可以极大地提高大桥的排洪能力,使大桥的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它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第二个突出的特征是桥亭。桥亭都建在桥墩上,全部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形态多种多样,空间大小不一。广济桥现有桥亭30个,亭台多依地势而立,形式多样,有圆形、三角形、四角形、扇面等等。桥亭基本以一殿配二亭的形式,以大桥中轴线为轴纵向排列。 桥亭上最吸引人的是上面的楹联,朋友们,你想象啊,一位语文老师,漫步桥上,欣赏着桥上云烟,不时驻足于一座桥亭,桥亭两边都是当地名人题写的楹联,咀嚼、品味……真是美好境界! 下面,我举几联我喜欢的楹联和大家分享 这第一联就很有意思:上联用比喻,把韩江(江也姓韩啊!)江畔的凤凰塔比作一支笔,这是有来源的,广济桥附近青龙庙旧有联:“船如梭,横织江中锦绣;塔作笔,仰写天上文章。”“一塔云边作笔”即从此化来。 下联用比拟,说桥畔的笔架山,也就是韩山(山也姓韩了啊!)高耸入云,仿佛摇动着天空一般 上下两联抓住桥边景物,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真是好联啊!撰写者李志浦是剧作家,潮州人。书写者刘艺是台湾著名书法家,曾经担任中国书法协会副会长。 漫步桥上,除了能够欣赏江上美好景色,还有这样文化气息浓郁的对联可以欣赏,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 再来看第二副对联 这一副对联,撰写者和书写者均为饶宗颐先生,他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后面我还要在《潮州第三叹》中做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该联抓住重修广济桥的历史事件,称赞广济桥的功用和特点。 第三副是我最喜欢的了 最上面图片中的“郭子奇”,应为“郭之奇”,郭之奇为揭阳“戊辰四俊”之一,他忠君爱国,矢志不渝地抗清复明的精神和被俘后铁骨铮铮、至死不降的英雄气概备受后人景仰;郭之奇传世诗作多达三千多首,为潮汕地区诗文传世最多的先贤,名列潮州后七贤。 这一联其实是选自郭之奇的一首五言律诗《晚泊所见》,全诗为:“斜照衔峰薄,飞霞拂岫轻。山环千树绿,月泻一湖清。澄淡由宽蓄,空濛自远横。微风天汉过,仍曳彩云生” 上联写眼前的水,水之清澈来自宽阔;又暗写心胸,心胸宽阔了思想自然就澄明淡泊了;下联写空中云烟,云烟从远处飘来,让周围环境变得空濛,又暗写眼界,目光放远,才能看到空濛的水面奇景。上下联俯仰天地,妙写人生,给人启迪,宽和远,心胸和眼界,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修炼的吗? 联想郭之奇的为人,能写出如此大境界诗句的人怎么可能投降呢? 不远处,寻常巷陌里,潮州人民浩浩荡荡地骑着摩托车川流不息,轰隆隆地演绎着再普通不过的物质生活的交响乐;而此地,一座满载文化的桥梁,迎送着熙熙攘攘的精神朝拜者,一路谈论着文化,由此岸走到彼岸,由古代走到现代,由蒙昧走向文明…… 桥下,那条姓韩的江水,静静流淌…… 那一刻,伫立在潮州广济桥上,王老师目接远山近水,心里怀古思今…… 潮州第二叹:韩文公祠 看完一座桥,我们去拜访一位古人。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韩愈,是潮州人最尊崇的文人,山水因他而姓了韩。那么,韩愈是怎么来到潮州的,他被贬官的历史真相是什么?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 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的中唐。韩愈未出生,李白已去世,韩愈出生两年,杜甫离开人世。孟郊稍大于韩愈,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都是韩愈同时代的诗人。 韩愈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做过官。韩愈一共兄弟三人,大哥韩会,二哥韩介,韩愈第三。韩介早逝,韩愈三岁时父亲也去世了,就跟随大哥韩会生活。后来,韩会也死了,韩愈就由他的寡嫂抚养成人。 韩愈少年时代生活状况颇为艰苦,但刻苦好学,19岁到30岁他到京师应举求官的十余年间也是“饥不得食,寒不得衣”、“无僦屋赁仆之资”。他到京师应举,先后三次落第,25岁时第四次应举才中进士。在长达十余年的求官历程后,韩愈终于在30岁时去了汴州的宣武节度使董晋手下做了个观察推官,才算真正开始了仕途,这就难怪他悲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了。 贞元18年,韩愈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年34岁。。第二年,韩愈与柳宗元、刘禹锡等同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秩不高而权限广”,是专门向皇帝提意见和建议的。 看到这儿我们明白了,虽然后来韩愈上书得罪了皇帝,不是韩愈不识时务,他就是干这个的!这就是他的职业,就负责给皇帝提意见!这官当得好危险! 说危险,危险就来了!他向皇帝写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请求缓征赋税。但是遭到权臣陷害,被贬为阳山令。十年谋官,两月就被贬,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在阳山任职三年,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渔猎活动,也收了一大批门徒。这是韩愈第一次遭贬。有人说韩愈改变了阳山,使一个荒僻小县成为文化名城。这一事件简直就是后来被贬潮州的一个缩影,性质大体是一样的。 永贞元年,顺宗即位,大赦天下,韩愈改任江陵法曹参军。 不久,宪宗即位,韩愈官运享通,累升至国子监博士。元和十二()年,韩愈跟随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军有功,次年升为刑部侍郎。位高权重。 这时候,事儿又来了…… 宪宗皇帝笃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 大家都知道,离当时的长安不远,有个地方叫凤翔。凤翔有一个寺院很出名,叫法门寺,寺里有一座佛塔,塔内藏着释迦牟尼指骨一节,称为舍利。法门寺每三十年开一次塔,把舍利取出,让人瞻仰、参观,据传开塔则岁丰人泰。 元和十四年(年)正值开塔之年,正月,宪宗派人持香花迎佛骨于宫内,供养三日。这一事件在全国引发一场浩大而狂热的礼佛风潮。 韩愈时任刑部侍郎,出于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目的,反对佞佛,上《谏迎佛骨表》加以谏阻。他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如今,佛已死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令入宫禁。应该将这骨头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惑。 唐宪宗接到谏表,大怒,要处死韩愈,当时大臣裴度、崔群出来说情,说韩愈内怀至忠,应该宽恕,以鼓励忠臣提意见。宪宗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太过分,还可以容忍;他甚至说东汉以后,奉侍佛教的皇帝都是短命的,怎么能说这荒唐的话呢?韩愈作为人臣,竟然狂妄到这个程度,怎么能赦免呢?最后决定贬为潮州刺史。 唉,文人啊永远是文人,现在看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说人家信佛的皇帝都短命,这话确实有些过分了。虽然第二年宪宗就被宦官所杀,只活了43岁,咱也不能那么说啊;从后来看,韩愈也并非真的执拗:到潮州后他也上表谢了罪,并且开始广泛结交僧侣。但在这一事件中,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果敢地上疏表达内心的想法,这种勇气,是让人佩服的。当然,作为封建社会的臣子,他被贬的命运却也是在劫难逃啊! 满腹凄凉的韩愈就这样走出京城,马不停蹄地赶往遥远的贬所潮州。受他牵连,他的家人也被赶出长安,而且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染上恶疾惨死在驿道旁! 当他策马行出蓝关,他的侄孙韩湘(即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赶来为他送别时,一代文坛领袖胸中的块垒顿时化作笔底波涛,他写下了遗书一般的著名诗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年已半百的韩愈心灰意冷由此诗可见一斑。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到潮州,他将怎么做?他完全可以自暴自弃,不问世事。或者明哲保身,安度晚年……可是不到八个月的治理,他就让潮州人民这么尊崇他?山山水水全姓韩?这内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拜访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从广济桥的东端出来,一直顺路往北走,不一会儿就到了。 穿过停车场,首先进入视线的是祠前广场,在台阶的中间,有一座古书形式的石雕,上面刻写了韩文公在《进学解》中的两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多么熟悉的话啊,可是今天站在这里心里涌起的是别样一番感触:勤奋自不必说,“有自己独到思考,不人云亦云随大流,是成功的关键”这在封建社会是多么可贵的思想啊! 还未进门,驻足于这两句话前,韩愈已经让我们肃然起敬了。 顺着两旁石阶拾级而上,是韩祠的正门,上面写着“韩文公祠”四字,那是年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潮州所留下的手迹。 进了正门,往上看,韩祠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它分成两落,前落是韩祠的主体,后落是侍郎阁,正门往里是甬道,甬道尽头是51级台阶,暗指韩愈来潮州时已经51岁(按我们现在算是周岁51岁)。大家想想看,年过半百之人,还受到这样的打击,从京城被贬潮州,困境可想而知。 再往前,是韩祠的主体建筑,墙面用水磨青砖砌成,砖缝温和紧凑,平直整齐。 站在韩祠门口仰望,上面有匾:“三启南云”‘是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所书,出自苏东坡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之句“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另一层意思是指他一生中曾三次来到广东。“百世师”为刘海粟所题。韩文公一生倡导儒家思想,并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他提倡“仁政”,反对暴虐,“抵排异端,攘斥佛老”,他到潮州之后极力兴办久废了的乡校,还把自己的俸银捐出来支持教育,并起用当地贤士赵德主持教育工作,让读书风气长久发扬下去。 大殿正面是根据明朝《永乐大典》所记载的韩愈画像塑成的泥像。上面有匾“泰山北斗”;“百代文宗”。香案前不时能看到磕头膜拜的当地人民,一位普通文人,让当地百姓这么多年上香膜拜的,确实罕见! 韩祠里有好多楹联、碑刻。其中最著名的一联是宋代苏东坡写的。 上联是: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 下联是: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 上联说他到潮州的缘由及到潮之后使读书的风气遍及海滨。下联说他到潮州只做了八个月官,但逐除鳄鱼,功德无量,历代都没有忘记他。原来当时韩江生长着一种鳄鱼,经常吞食人畜,是当地的一大公害,韩愈到任后第一件事便是祭鳄鱼。怎么祭呢?据说他在恶溪百边亲自宣读自己所写的《鳄鱼文》,就仿似古代声讨敌人的檄文一样,并一猪一羊投入江中。据史书记载,当时几乎全城百姓都前往观看,场面庄严肃穆,现场鸦雀无声,所以潮州有句俗话叫“静过祭鳄”。说也奇怪,韩愈祭鳄鱼的第二天江水尽涸,于是鳄害从此消失了。(不过据记载,韩愈其实暗中使用了硫磺投入水中,鳄鱼怕这个,所以溜走了。)为了纪念韩愈祭恶的功绩,后人便在韩愈祭鳄鱼的地方(手指祭鳄鱼台方向)修建了一座祭鳄台,台中树起了一块石碑,刻上《鳄鱼文》全文。 左边有一块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碑文是:“功不在禹下”,这话本出自韩文公自己的文章,本来是韩愈称赞孟子的话,但后人反过来用这句话来赞美他。不错,他来潮州之后除办学校,驱除鳄鱼,释放奴隶之外,还积极发展农桑,修筑水渠,就象古代大禹一样,率领民众疏导韩江,因为当时的韩江叫恶溪,不仅有鳄鱼,而且洪灾肆虐,民众为逃避洪涝灾害而远走他乡,韩愈带头开水渠修水利的创举为后来潮州历代官员带了一个好头,他们都以韩文公为楷模。 后面是韩祠第二部分,侍郎阁,台阶正中有石刻“吾潮导师” 侍郎阁里都是记录韩愈在潮州的一些图片 下了侍郎阁,旁边亭子里依然有石刻,苏轼的话排在前面。 再回到正门前,不禁思潮起伏:韩愈之前和之后,以贬谪之身来到潮州的官吏不少,最大腕儿的有皇亲国戚李皋和宰相李德裕,怎么他们在潮州就没留下什么遗迹和影响,而治理潮州不足八月的韩愈,让山山水水都姓了韩,为什么呢? 我想,除了韩愈本身的文学地位和影响之外,最主要的是他自己身处逆境却没有消沉,他能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得失荣辱,以真诚之心对待潮州百姓,能沉下心来为老百姓做实事。是他一心为民的种种举措,赢得了人民的拥戴。 韩愈是另类吗?韩愈如果活着,会耿直地和大家说:我没想很多呀,我从小就是受这样的教育长大的!古代先贤的就是教我这么做的! 韩前辈,您不知道,受着您的影响,多年之后,北宋一位和您命运差不多的文人范仲淹,写了一篇让人脍炙人口的文章叫《岳阳楼记》,里面有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咱读书人的心里话;您不知道,受着您的影响,多年之后,一位叫臧克家的诗人,写出了这样的诗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先贤啊,请受晚生一拜!谢谢您,不仅教给我们如何为学、写文章;还教给我们如何做人、济苍生…… 潮州第三叹:小园里的大儒 出韩文公祠,从广济桥上往韩江西岸走,下了桥,你会突然被桥对面的一座高楼所吸引,这就是广济门城楼。它是潮州古城七城门楼之首。三层的楼阁,很是雄伟壮观,现一、二楼为广济桥史陈列馆。 这时你才发现,其实广济桥是正对着城门洞的。穿过城门洞,背面两侧都有石阶可供游人登上城墙,从城墙上往东面看还可以回望到广济桥全景。 广济桥此时朦胧在一片水雾之中,真美啊! 视线收回来,你会看到脚下的城墙很宽,好多潮州当地人都在上面或跑或走锻炼身体。 站在城墙上还可以看到城里的民居,白墙灰瓦,屋脊上大多饰有彩绘,形状如马鞍一般。这是典型的岭南民居的特色。 看着,看着,突然发现有这么一座庭院与众不同,像是大户人家又像是一个纪念馆。 到底是什么所在,下去看看! 到了门前,一看匾:颐园!旁边还有一个牌子:饶宗颐先生学术纪念馆! 这可了不得!语文老师差点和这样一个和国学相关的重要的地方,重要人物擦肩而过! 饶宗颐先生可不是个一般人物!前面咱们介绍过广济桥亭上的他撰写、书写的对联,广济桥上那么多桥亭,饶先生的对联排在第一位。身后的广济门城楼上还有他书写的“东为万春”的匾额。可见潮州人心中饶宗颐的文化地位!这些还不算什么!一查资料我们发现:他是当代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学者,他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当代通儒! 饶宗颐出生在潮州的一个大富之家,祖上曾经在潮州城里卖客家豆腐,饶家祖辈累世经商,富甲全城。祖父曾是潮州商会会长。父亲饶锷是潮州城赫赫有名的学者,家中有藏书楼名“天啸楼”,藏书十万余卷,藏书之富,为粤东之冠。 饶宗颐幼时聪颖,但是他的学问不是在学堂里学到的,全靠在天啸楼里读书自学成才,18岁时继承父亲遗志续成父亲没有完成的地方志《潮州艺文志》,后来刊发于《岭南报》,引起学界重视。由此没有文凭的饶宗颐被破格聘为广州中山大学教授。 年,饶先生移居香港,长期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 饶宗颐先生的研究太广泛,他在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有建树,一一说来恐怕是我这一篇小文写不下的,选取几个片段和大家分享一下 年饶宗颐在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讲授甲骨文。精心研究流散在日本的多片甲骨,后来又在欧洲潜心研究甲骨文。饶宗颐以年出版的甲骨学著作《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获得汉学儒莲奖,这个奖被誉为“欧洲汉学诺贝尔奖” 饶宗颐40岁左右开始学习梵文,60多岁开始学习被称为天书的楔形文字,他钻研的学问莫不是用世界上最艰深的语言写就的。让人惊诧的是,他每每发表论著,出版图书,都会引起轰动,让各方学者惊异的是:他不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啊,怎么会有这么精深的造诣呢? 有人把饶宗颐和王国维和陈寅恪等大儒相提并论,但是他又和以上两位有不同,那就是他在艺术方面也有精深造诣,诗书画俱佳,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的古琴居然也弹得很好。 饶宗颐94岁时当选空缺了6年的西泠印社社长,前任都是大家,如吴昌硕、赵朴初、启功等,饶先生能当选,就是因为在诗书画方面的成就,获得大家一致公认。 下面是饶先生的书法作品 那么这样一位通儒,他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呢?让我们走进颐园,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呢? 颐园大门,两边有知名书法家黄苗子撰写门联“陶镕今古、点染江山” 一进大门的天井,右手边的翰墨林是饶先生书画展厅,门口两侧有对联 上联:旷世奇才,导夫先路; 下联:鸿篇巨制,惠及后人” 导夫先路:出自《离骚》原句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意思是:在前面引导方向。 一进入翰墨林,浓烈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犹如置身于中国传统书画的方林之中。巨幅观音像,栩栩如生,神采奕奕;二十多幅长达6米的直轴书法,或直抒胸臆,或撰写古人联语;潮州八景,意象深远,风流无限……展厅的多幅字画均是饶先生的力作,其涉猎之广,领悟之深,令人感叹。 翰墨林大门前方,有一个月亮门,上写“述轩”。 步入“述轩”,只见一亩方塘,碧水香荷,锦鲤嬉戏,妙趣横生;长廊木椅,红色地砖,扇形小窗,精致古朴。 女儿窗前沉思,偷拍两张 穿过古朴石阶,来到了天啸楼。“天涯久浪迹,啸路忆儿时”,这是饶先生亲手题写挂在“天啸楼”门口的对联。早年的天啸楼,为饶先生父亲饶锷所建,藏书数以十万计,号称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饶先生渊源的家学可见一斑。而今展厅内古朴的书橱、案台上的笔墨纸砚,令人犹可想象昔日那个聪颖而勤奋的少年读书郎读书破万卷的情形。 走出天啸楼,沿途水声潺潺,假山林木掩映;伴着丝丝悠扬古乐,让人好似回到了久远的年代之中。览观颐园八景,引人入胜。 “经纬堂”是介绍饶先生学术成就的展厅,共二层。一楼以文字和图片介绍了饶先生从“家学渊源”、“学林新秀”,到“游学海外”,“誉满寰宇”的过程,让人们对他的成长背景和学术生涯有个大致了解;二楼详细介绍了饶先生的学术成就,他的触角之广,涉猎之深确实令人赞叹,遍及甲骨学、简帛学、经礼乐、宗教学、历史学、敦煌学、潮州学、艺术学、诗词学等十四个门类,迄今为止已发表专著60多部,论文余篇,而且很多门类都是引领学术前沿的,确是旷世奇才。 从经纬堂边扶梯上到二楼有一个小平台,既可以俯瞰颐园全景,又可以远眺广济门城墙上的角楼,真是个幽静雅致地方! 怎么看都感觉这地方时空感太浓了,我也赶紧拍一张! 参观快结束的时候,我总结了几点饶先生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一、良好的家庭条件,深厚的家学渊源。富甲一方的家庭条件,家中丰富的藏书,父辈严谨的历史考据研究,都是饶宗颐先生成才的绕不开的一个条件。 二、天资聪颖又能独立思考。好多学者说到饶宗颐先生,都会说:他研究古 籍,既能钻进去,又能钻出来;读书,又不尽信书;这种钻研学问又不盲目跟从的独立思考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想起了《论语》里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想起了韩愈的“行成于思毁于随”。 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饶先生不仅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既注重书本知识,也重视实践探究。他从事古文化研究多年,几乎走遍了全世界。 四、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细的研究精神。饶先生出书不求快,而是求慢,慢工出细活,一般学者出一本书都在抢时间,而饶先生可能会把书放几年,他追求考据的扎实,他是真正在做学问,不是在谋功利。谈到做学问,他常说一句名言“我的缺点就是不能浅”。 五、执着的治学精神,怀揣人生大境界。治学之路通常是孤独的,饶先生能直面这样的孤独,他说“我能做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我是我自己的master,我能抓住我精神方面的一个重点,并时时维持我这个重点而不被外界拿走……”,“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饶老有一次和学生在海上弹琴作的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他解释说,“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这个‘自在’,是佛教的话。我写心经简介,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在’,就是像观世音一样。 ‘中流’,在水的中央,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教认为行者到达彼岸的无上法门),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一个小园,让我们认识一个国学大师,以及大师背后的治学态度和精神,不由得感叹:真乃此游之幸事也! 后记 走出颐园,外面依旧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想想这24小时在潮州的所见所闻,真的很有趣味:一座桥,横跨一条江,东边是韩愈,西边是饶宗颐。中间只隔一座桥梁,导引着你去看潮州的过去和现在,由古到今去追寻文化气息和沉淀,去朝拜潮州的宝贵文化遗产。 我想幼时的饶宗颐一定会经常跑着跳着穿过广济桥去拜谒韩愈吧;广济桥上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也证明了,文化依然是现代民众内心的支撑;也希望我们的后辈既能不忘古人精神,又能正确审视现实,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宽宽阔的文化大道来…… 离别的时候,还真有些不舍,前面又堵车了,摇下玻璃窗再一次看看潮州吧,衷心的祝愿这洪流般的摩托车大军上载着的潮州人民,在如此深厚的文化气息的滋养下,前面的路越走越宽广,未来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再见,潮州!我一定会把我所知道的这个美丽的城市里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一切,讲给我的学生听…… (完) 图文:王补平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觉得不错,请点赞↓点击“阅读原文”更有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xigechenga.com/mxgcly/7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付费内容释放沈青25出差的晚上,同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