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达ldquo西周生rdquo
北京手足癣医院地址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710.html年金秋笔者提交给第十四届(开封)《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作文题为《方言借字和谐音寓意,金瓶梅作者的两手独门暗器》。本文继续就方言借字和谐音寓意这个话题,探讨《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篇名、笔名的由来,笔者以为作者使的还是这两门功夫。作者看似玩世不恭,随意率性,其实心思缜密,前后照应,到处给我们以提示。因为“金瓶梅”三字的由来笔者以前曾解析过,但这次与“西周生”一起讨论可能相得益彰,只好“老生常谈”,不避“炒冷饭”之嫌。首先说《醒世姻缘传》的笔名“西周生”。“西周生”学界至今没有破解。笔者从作者惯用方言借字和谐音寓意的技法着手,终于悟出西周生谐音“喜酒生”,因为方言“周”“酒”同音。而且作者在书中给了我们明确的提示,只是我们未发现而已。那么,作者的提示在哪里呢?在《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六回:却说韦美凭着素姐说的那含含糊糊的下处,体问将去。排门挨次,查问到一个姓姚的人家,叫是姚曲周,说:“昨日曾有一个,这人瞎只眼,少一个鼻头,合一个鬼头蛤蟆眼油脂腻耐的个汉子,下到我家,拴下头口,放下了两个被套,忙忙的饭也不吃,都出去,说是往城内金龙四大王庙里还愿去了。待了许久,妇人不见回来,只有那男子来到,吃完饭,喂饱了头口,打发了我的饭钱,然后备了头口要走。我问他:‘那位堂客怎么不见?’他说:‘那是我的浑家,贪了在大王庙看戏,叫我来备了骡子,到那里就他起身。’”韦美道:“那是甚么夫妇,原是主母家人。昨日到大王庙还愿,那妇人被柳将军附在身上,在那里闹场。这个人乘空来到你家,拐了骡子,逃走去了。妇人没了归落,我只得送他到尼姑庵,住在那里。”姚曲周道:“这却费嘴。我因你韦大爷你自己来,我不好瞒你,一五一十实对你说了。若这妇人告起状来。牵连着我,衙门受累费钱,且又误了生意,这怎生了得?”韦美说:“我既然照管他在尼姑庵里,我自然叫他不必告状,断也不叫连累着你。”姚曲周道:“若韦大爷耽待,我便知感不尽了!”狠命苦留韦美吃酒。这个店的店主名叫“姚曲周”,为什么要“狠命苦留韦美吃酒”。用官话透视“曲周”平淡无奇,与“吃酒”风马牛不相及。可是,从方言谐音寓意,庖丁解牛,就别有洞天了。“姚曲周”谐音“邀吃酒”。方言“曲”“吃”,“周”“酒”同音,土音“吃酒=曲周”。 ◤ 《醒世姻缘传》书影 作者匠心独具,给店主起名“姚曲周”,再“狠命苦留韦美吃酒”,开门见山。也许有人会问,笔者的说法靠谱吗?未尝不是信口开河?笔者以为,质疑才正常,有说法就要有证据。据傅国通、郑张尚芳总编《浙江省语言志》各区片“方言同音词汇”,“周”“酒”普遍同音但有不同调的;“冇”,从香港到浙江,音调各不相同,“吃”与“冇”一样,白读的音、调多种多样,有据可查的,如《浙江省语言志·杭州方言同音词汇》:“[?hio?⑦]吃”,不凑巧的是,“[tshi??⑦]曲”,两者还是不同音。但在笔者的家乡两者却高度一致。阮咏梅《温岭方言研究》第55页:“[?hyo?]喫曲5”《台州市志·方言》第页:“[?hio?]曲吃”阮咏梅《温岭方言研究》第45页:“[?iw]阄周舟33酒肘42”《台州市志·方言》第页:“[?iou]酒咎舟周邹”难能可贵的是当地沿用至今,原汁原味。现在盛行文化交流旅游,欢迎文友到笔者的家乡作验证之旅。《红楼梦》虽然没有方言借字,谐音寓意还是深得《金瓶梅》壸奥。如第三回《护官符》中卖弄了一番:“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西周生”说过了,接着说“兰陵笑笑生”。我们普遍认为,“兰陵”有两种可能:地名;酒。作为地名,实在有点多。除了山东兰陵,常州兰陵,还有两个兰陵无确切地址。一个是刘向《列仙传》记载的:“范蠡,字少伯,徐人也。事周师太公望,好服桂饮水。为越大夫,佐勾践破吴。后乘舟入海,变名姓,适齐,为鸱夷子。更后百余年,见于陶,为陶朱君,财累亿万,号陶朱公。后弃之,兰陵卖药。后人世世识见之。”虽然研究范蠡的人很多,但从来没有人考证过“兰陵卖药”的“兰陵”在何方。另一个就是张远芬先生《金瓶梅新证》中引证的《本草纲目》“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为了说清问题,我们不妨把李时珍先生的原文引用得长一点。《本草纲目》第二十五卷·谷部·谷之四·酒:“汉赐丞相上尊酒,糯为上,稷为中,粟为下。今入药佐使,专用糯米,以清水白面曲所造为正。……(汪)颖(《食物本草》)曰∶入药用东阳酒最佳,其酒自古擅名。《事林广记》所载酿法,其曲亦用药。今则绝无,惟用麸面、蓼汁拌造,假其辛辣之力,蓼亦解毒,清香远达,色复金黄,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其水秤之重于他水,邻邑所造俱不然,皆水上之美也。处州金盆露,水和姜汁造曲,以浮饭造酿,醇美可尚,而色香劣于东阳,以其水不及也。江西麻姑酒,以泉得名,而曲有群药。金陵瓶酒,曲米无嫌,而水有碱,且用灰,味太甘,多能聚痰。山东秋露白,色纯味烈。苏州小瓶酒,曲有葱及红豆、川乌之类,饮之头痛口渴。淮南绿豆酒,曲有绿豆,能解毒,然亦有灰不美。时珍曰∶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诗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常饮入药俱良”。我们梳理一下这段引文有以下一些信息:1、“糯为上,稷为中,粟为下。今入药佐使,专用糯米,以清水白面曲所造为正”。上好的东阳酒“专用糯米”。2、东阳与处州相邻。3、山东美酒叫“秋露白”。4、“玉碗盛来琥珀光”,应是“色复金黄”的黄酒。◤ 《本草纲目》 实话实说,笔者对李白没有深度了解。“兰陵美酒郁金香”,以前都以为“兰陵”是山东的。看了“时珍曰”觉得要三思而行,究竟是酒名还是地名,有几个兰陵。笔者临时抱佛脚,恶补了下李白年谱。有[日本]笕久美子《李白年谱》(王辉斌译);黄锡珪编《李太白年谱·附李太白编年诗目录》;詹锳编著《李白诗文系年》等三种。三人都没有说李白到过“兰陵”。詹锳《李白诗论丛·李白游踪图》兰陵没有李白的游踪。对于《客中作》。詹锳是这样说的:“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元和郡县志》:‘兰陵县城在沂州丞县东六十里’。度作诗之地当去此不远。诗题曰‘客中作’,而诗中又有‘不知何处是他乡’之句,疑是初至东鲁之作”;黄锡珪是这样说的:“客中作,开元二十三年仲夏,白由安陆游大原,在途间作”。退一步说,“李白”有待考证,《本草纲目》的定位,也许这是明人的共识。《金瓶梅词话》的表述与《本草纲目》高度一致。请看《金瓶梅词话》第72回:“只见玳安拿帖儿进来,问春梅:“爹起身不曾?安老爹差人送分资来了。又抬了两坛金华(崇祯本删“金华”二字)酒、四盆花树进来。”春梅道:“爹还没起身,教他等等儿。”玳安道:“他好少近路儿,还要赶新河口闸上回说话哩。”不想西门庆在房中听见,隔窗叫玳安问了话,拿帖儿进,拆开看,上写道:奉去分资四封,共八两。惟少塘桌席,余者酌而已。仰冀从者留神,足见厚爱之至。外具莳花四盆,清玩;浙酒二樽,少助待客之需。希莞纳,幸甚。西门庆看了,一面起身,且不梳头,戴着毡巾,穿着绒氅衣走到厅上,令安老爹人进见。递上分资。西门庆见四盆花草:一盆红梅、一盆白梅、一盆茉莉、一盆辛夷,两坛南酒,满心欢喜。连忙收了。发了回帖,赏了来人五钱银子,因问:“老爹们明日多咱时分来?用戏子不用?”来人道:“都早来。戏子用海盐的,不要这里的。”一面打发了。西门庆分付左右把花草抬放藏春坞书房中摆放。施(使)叫泥水匠隔山拘火打了两座暖炕。怕煤烟薰触,寄委春鸿来安浇灌茶水有(冇)误。西门庆使玳安叫戏子去,一面兑银子与来安儿买办。那日又是孟玉楼上寿,院中叫小优儿晚夕弹唱”。“两坛金华酒”“浙酒两樽”“两坛南酒”。作者告诉读者:《金瓶梅词话》中的金华酒=浙酒=南酒。◤ 《金瓶梅词话》影印本 笔者不知张远芬先生是错过了这段文字,抑或当时研究条件所限,用的是“崇祯本”。假如张远芬先生读过以上段落,就不会花心思论证“兰陵酒”了。他引用《本草纲目》反到证明金华地区曾称“兰陵”。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研究出五个“兰陵”:“峄县”(贾三近家),苍山县兰陵镇(现直接改兰陵县),江苏武进(《清稗类钞·弹词》:苏城操弹词业者之出游也,南不出嘉禾,西不出兰陵……),浙江兰溪(戴不凡《小说见闻录》),加上至今未有人考证过刘向《列仙传》范蠡“卖药兰陵”的兰陵在何处,给究竟有多少地方曾称“兰陵”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样一来,想要实指某地,岂非要打成一片。所以,笔者认为“兰陵”指代酒更合情合理。这样,“酒笑笑生”与“喜酒生”作者起笔名的初衷也统一了,“高阳酒徒”一个。作者喜酒也是有案可查的。“辛丑清和望后午夜醉中书”不是。兰陵笑笑生的“兰陵”除了直接指代酒,还可是“兰陵——酒”的歇脚语。两者殊途同归都表示“酒”。这样,“兰陵笑笑生”即“酒笑笑生”。歇脚语的用法,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做了提示。《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于是又聽勾多時,只聽老婆問西門慶說:‘你家第五的秋胡戲,你娶他來多少時了?是女招的?是後婚兒來?’西門慶道:‘也是回頭人兒’。”《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也有“你那秋胡戏”语句,可见两书是有渊源的。第76回:“正問着,只見玳安騎了馬進來,月娘問道:‘你爹來了?’玳安道:‘被雲叔留住吃酒哩。使我送衣裳來了,帶毡巾去。’看見畫童兒哭,便問:‘小大官兒,怎的號啕痛、剜墻拱?’平安道:‘對過溫師父叫着,他不去,反哭罵起我來了’。”与西周生谐音“喜酒生”一样,《金瓶梅》书名的奥妙也在方言谐音寓意。“金瓶梅”方言音“正病没”,寓意(张居)“正病没”以影射张居正。“正病没”准确概括了主人公“正”从破落户奋斗到事业顶峰的“两面人”生活历程;一边是事业似芝麻开花节节高,如日中天。一边是纵欲终至暴亡。阮咏梅《温岭方言研究》第49页:“瓶[bin31]病[bin13];今金经真针[t?in33]正禁[t?in55]”;《台州市志·方言》第页:“[bi?]瓶病”;“[?i?]正金”。前人对“金瓶梅”三字的解读都注重字面上的直观解释。东吴弄珠客:“《金瓶梅》秽书也。袁石公亟称之,亦自寄其牢骚耳,非有取于《金瓶梅》也。然作者亦自有意,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如诸妇多矣,而独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命名者,亦楚《梼杌》之意也。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袁中道在《游居杮录》卷九中说:“所云‘金’者,即金莲也;‘瓶’者,李瓶儿也;‘梅’者,春梅婢也。”笔者“金瓶梅”方言谐音“正病没”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有廿公跋相呼应佐证:“《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钜公寓言,盖有所刺也;”◤ 欣欣子序 这里更复杂一些,“谐音寓意”加“拆白道字”,待笔者一步步解构。“钜”字拆开为“巨金”,“钜公寓言”即为“居金(正)公寓言”。“金”“正”方言同音上文已经验证,这里不再赘述。“拆白道字”金瓶梅作者也作过介绍。《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六回:伯爵道:“曾記得他稍書來,要我替他尋個主兒。這一封書,略記的幾句,念與哥聽〔黃鶯兒〕:‘书寄应哥前,别来思,不待言。满门儿托赖都康健。舍字在边傍立着官,有时一定求方便。羡如椽,往来言疏,落笔起云烟’。”西门庆听毕,呵呵大笑将起来道:“他满心正经,要你和他寻个主子,却怎的不稍封书来。到写着一只曲儿?又做的不好,可知道他才学荒疎,人品散弹哩。”伯爵道:……我一见了,也有几分着恼。后想一想,他自托相知,纔敢如此,就不恼罢了。况且那只曲儿,也到做的有趣。哥却看不出来。……西门庆道:“第五句是甚么说话?”伯爵道:“哥不知道,这正是拆白道字,尤人所难。『舍』字在边旁,立着『官』字,不是个『馆』字?若有馆时,千万要举荐。”张远芬《金瓶梅新证》第页解释:“拆白道字,把一个字拆开来说的语言游戏”。这个游戏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并不陌生。张长弓、何可人,重名的一定不少;老舍先生“姓舒,字舍予”;《红楼梦》“子系中山狼”均是。这样常用的文字游戏,作者提示为“尤人所难”,应该别有所指。透新鲜的拆白道字。国民年度流行语TOP超级榜十大网友自造词:隐形贫困人口——天天哭穷其实是壕,“壕”,土豪也。循着“方言借字”“谐音寓意”这条路走下去,还有“然藜子较定”。“然藜子”谐音“前离子”,“然”“前”方言同音。阮咏梅《温岭方言研究》第41页:“[?ie]禅潜然燃前善渐”;《台州市志·方言》第页:“[?ie]前然燃善禅”。为什么是“前离子”,当然不是第一次离开,别忘了“大姐篇”《金瓶梅》。还有弁语的署名“还碧主人”均是完美的注脚。“还碧主人”谐音寓意“还别主人”。已经说到“然”“前”同音了,顺便再说说“李粹然”。“粹”“在”方言同音。《台州市志·方言》第页:“[z?]粹锐在裁罪”。《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一回;“差了两尊慈悲菩萨变生了凡人,又来救度这些凶星恶曜:一位是守道副使李粹然,是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人,丙辰进士;”“李粹然”谐音寓意“理在前”,父母官理应带头赈灾。因为有研究者认为李粹然是“实名制”,由此把他当做断代的依据。笔者不得不遗憾地说,《醒世姻缘传》的成书比现在有些学者推出的李粹然早多了。除了正在论证的两书为“姊妹篇”外,《醒世姻缘传》第5回回评亦是王世贞“深陷其中”的证据。“评曰:人情世故宦态朝政无不描出精神手笔不止于画生变换生动莫可名言只觉汤海若牡丹亭记便同嚼蜡”。对于《牡丹亭》这样一部公认的佳作,回评竟然说“味同嚼蜡”,敢于这样贬损,应该事出有因。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笔者认为与王世贞有关,以牙还牙,是为王世贞“报仇。”汤显祖在《答王澹生书》承认:“于金坛邓孺孝馆中论元美,各标其文赋中用事出处”。(《汤显祖集》第页)钱谦益记述,汤显祖尝“简括献吉、于麟、元美文赋,标其中用事出处及增减汉史唐诗字面,流传白下,使元美知之。元美曰:‘汤生标涂吾文,异时亦当有标涂汤生者。’。”(《汤显祖集》第页)。◤ 《汤显祖全集》 根据上述史料,笔者认为:一、写回评的人跟王世贞关系很密切。王世贞自己都已经黄金入柜了,还不忘为王世贞出头讨个公道。不是家人,就是挚友、门人。二、回评应该写于《牡丹亭》行世的初年。后来好评如潮,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谁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牡丹亭》洛阳纸贵的时候指鹿为马。三、这样有失公允的回评应该写于汤显祖逝世之前,只有对汤显祖有成见的人写给汤显祖看的。否则就没有意思了。而万历四十四年汤显祖逝世。汤显祖生前《牡丹亭》已经誉满天下。所以,此条评语应写在万历四十四年()之前。《醒世姻缘传》凡例:“其中有评数则,系葛受之笔,极得此书肯綮,然不知葛君何人也。恐没其姓名,并识之”。“葛受之笔”大家都猜到大概意思是“接受之笔”,但无处圆成。简单之至。祭出“方言借字谐音寓意”的法宝即可。“葛”“接”方言同音,“葛受”谐音寓意“接受”。阮咏梅《温岭方言研究》第54页:“接节汁浙积割葛[t?i??5]”。“欣欣子”与“笑笑生”就像是孪生兄弟,更不用说了。不管有“褒张”愿望的善良人们愿不愿意,事实是冷冰冰的,《金瓶梅》讽刺的主角是张居正。因为笔者已有专文论证,这里不再赘述。吴晗指出:“如说此书之目的专在讽刺?则严氏既倒,公论已明,亦何所用其讽刺?且《四部稿》中不乏抨责严氏之作,亦何庸写此洋洋百万言之大作以事此无谓之讽刺?”(《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吴晗的本意是否认“王世贞说”的,但效果适得其反,恰恰是他的论据把所有“影射严嵩”说的候选作者都干掉了,“诮张居正”的王世贞及其门人无可争辩地笑到最后。如果大家为《金瓶梅》影射张居正还是严嵩争论不休,不妨看看《金瓶梅》中的西门庆,《醒世姻缘传》中的汪为露,《嘉靖以来首辅传》中的张居正是怎样死的。王世贞在《嘉靖以来首辅传》中明言,痔疮不过是表面的病症,真正的病因是由于张居正吃多了壮阳药,药性太过燥烈,又服用寒剂下火,因此发而为痔。几十年后,沈德符根据他在京城多年的见闻写了笔记《万历野获编》,说得更加详细,不仅认定张居正确因滥服壮阳药耗竭元气而亡,还指出张居正所服之药为腽肭脐。《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九回描写汪为露:“那虚病的人,渐渐的成了金枪不倒。……他最苦的是每次小便那马口里面就如上刀山一般的割痛”。《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九回刻画西门庆:“越发弄的虚阳举发,尘柄如铁,昼夜不倒。……但溺尿,尿管中犹如刀犁的一般。溺一遭,疼一遭”。三者的描写如出一辙。这是严嵩,还是张居正?一目了然。综上所述,今人以为是高大上的名著,在当时可能就是图一时之快,消气泄愤的谐谑之作,作者玩的就是文字游戏。也许没有多少人会认可拙文的论证,反而以为是天方夜谭。其实,连笔者自己也觉得匪夷所思。但事实如此,无法否定。谐音寓意是国人的传统。苏轼在杭州作《席上代人赠别》诗:“莲子擘开须见忆(薏),楸枰着尽更无期(棋)。破衫却有重逢(缝)处,一饭何曾忘却时(匙)。”邵次公注云:“此吴歌格,借字寓意。”可见吴歌体影响很大,双关影射,尤为所长。(《浙江省语言志第59页》)《金瓶梅》作者只是把她应用到创作中并加入方言借字的元素,使之焕然一新而已。四百多年后,方言借字,谐音寓意忽然大行其道。蓝瘦香菇(广西:难受想哭)、黑凤梨(港台:喜欢你)、马季下蛋(上海:母鸡下蛋)几乎家喻户晓。为何拒西周生(喜酒生)、《金瓶梅(正病没)》于千里之外呢?!假如《金瓶梅》作者泉下有知,不亦说乎。◤ 《嘉靖以来首辅传》 主要参考书目:《金瓶梅词话》香港太平书局年影印版《重订醒世姻缘传》同德堂梓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影印《浙江省语言志》傅国通郑张尚芳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年11月版《温岭方言研究》阮咏梅著中国社科出版社年12月版《台州市志》台州市地方志编委会编中华书局年版《李太白年谱》黄锡珪编作家出版社年2月版《李太白诗文系年》詹锳编著作家出版社年6月版《金瓶梅新证》张远芬著齐鲁书社年1月版《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年2月版undefined本文选自《(石家庄)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陈明达:方言借字和谐音寓意,金瓶梅作者的两手独门秘器甘振波:《金瓶梅》词语释义纠误杨国玉:《金瓶梅》行用方言探原——兼谈近古方言语词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许志强:关于《金瓶梅》作者的图例和方言小考王平:从《金瓶梅》的民俗与语言看其故事发生地张惠英:从谢在杭《金瓶梅跋》说起张惠英:从编辑《金瓶梅语言研究论文集》的宗旨说起《金瓶梅词话》中的吴音字《金瓶梅》方言研究及其他《金瓶梅》用的是山东话吗?谢尔金指点个在看 金学界支持原创好文,支持原创学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xigechenga.com/mxgcly/8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纽约两华裔女子新州按摩院卖淫被卧底搜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