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的,这里都有!

导读:看似乏善可陈的合肥,绝对是以少胜多、闷声逆袭的高手。

■来源:大碗楼市(ID:Superbowl77),经授权转载

■作者:拓海

公元年,曹魏名将张辽率领兵士大破东吴十万大军,这就是著名的逍遥津之战。如今多年过去了,逍遥津早已成为合肥市中心的市民公园,却没能成为这座城市的IP。合肥也远不像它东边的几个邻居那样,翻手间就能拿出几个教科书级的王牌打卡地。看似乏善可陈的合肥,绝对是以少胜多、闷声逆袭的高手:年,合肥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1亿元,年,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过去十年间,合肥的经济体量成长了约%,从全国第41位跃升至21位;省会城市第15位跃升至第9位。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到20年,其GDP更是翻了30倍,这样的进步在全国所有大中城市里仅此一家。从吃糠咽菜也要“收留”中科大,到把佛山、青岛挑落马下成为中国家电王者,再到扶持京东方、蔚来…似乎每一个风口都拿捏得漂亮至极。有人说,“合肥是当今中国最成功的‘赌城’…”、“合肥的‘豪赌’秒杀了澳门、蒙特卡洛、拉斯维加斯…”。合肥的逆袭,真的是靠赌吗?咱们今天来个大起底。京校外迁让合肥捞到第一桶金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教育教学要深入工厂、农村与工农相结合”的号召下,首都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纷纷响应,这便是“五七干校”的由来。没过多久,北方边防压力骤紧,一批首都高校与科研院所处于战备需要纷纷南撤。中国科技大学最早考察的迁校目的地有湖北沙市和河南。湖北沙市遗憾婉拒,原因是已经有了京牌“五七干校”迁入,实在没有余力;河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地带着中科大的通知考察了南阳山区。中科大一行边考察边骂街:这地方位于京汉铁路(京广线前身)以西,成片山地战略疏散倒是没问题,但兴办教育实在差点儿意思。当时的南阳死催的神补刀:“恁需要地,几千亩都不成问题,只是吃饭问题恁得自己解决…”南泥湾精神,差一点就要在中科大再放光芒了。但这事儿说起来也不能苛责南阳:当时河南已经接收了大批撤往三线的京牌机构,余力有限是事实。眼看要山穷水尽了,安徽省对中科大申来橄榄枝——刚刚进入年,合肥主动腾出了安徽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校舍。此后十个月内,中科大整体搬迁至合肥。而合肥师范学院辗转来到芜湖,这是今天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粗略统计,当时光是搬运至合肥的各类书籍、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就装了超过车皮。从此之后,安徽举全省之力支持中科大的科研教学工作,可谓感天动地:粮棉供应紧张,优先供应中科大;电力供应短缺,优先供应中科大;合肥本不在集中供暖地区,却能做到给中科大破例安上了暖气;改革开放之后,不少外迁的京牌科研院所纷纷回京,中科大却坚定地留了下来。中科大到底有多牛?早在年3月,教育部就划定了16所全国重点大学,清北复交、人大北航哈工大赫然在列。这儿插一句,后来的院校有39所,双一流院校有42所。单从数量上看,年的那份重点大学名单的含金量可想而知。榜单里,刚刚建校半年多的中国科技大学,同样位列其中,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时至今日,国外一些大学排行榜更是将中科大与清北并列中国大学三强。毫无疑问,中科大是合肥手握的第一眼金矿:年,合肥成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年,合肥成为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年,合肥与北京、上海成为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一切,无不与中科大的贡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以后合肥的每一步逆袭,都有中科大的影子。最牛风投公司的逆袭,有多魔性?有人说:“合肥是个滑头,救人于危难之际,福兮于千帆而过。”这有啥遮遮掩掩的?合肥足可以大方承认:“爷干风投,那是祖传的本事!”1)包邮区太近,天堂太远?合肥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距离南京仅多公里,后者是长三角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有南京镇楼,合肥连省会当得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不少房产博主揶揄说“南京才是安徽省会”,其实也不无不道理。过去,安徽省曾是华东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就连省会合肥也未能幸免。长期以来,合肥就连一处像样的名胜或IP都没有。“长三角太近,天堂太远”成为合肥的“宿命”。长期以来,安徽人看长三角与墨西哥人看美帝眼神类似。、、年合肥楼市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四小强”,就与江浙沪回流资金有着密切关联。那时候,我在杭州的安徽籍同事,大多已在杭州安家,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回老家置业的热情。他们讨论的“回老家置业”,不是回安庆、回铜陵、回淮南、回蚌埠…目标清一色是合肥。年,我曾去合肥调研,和融创一相识多年的老友聊起来这段,还听到了一个名词——“反向盘剥”,和“降维打击”有些类似。不过,许多合肥本土精英有个共识:一旦合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高新产业之路,驻扎在长三角地区的“徽派人才”班师回朝是分分钟的事。2)从沿海发达地区引入高新产业除距包邮区太近之外,合肥这座科教之城还有一处bug:长久以来,科教成果未能孵化出一批可大量创造前沿就业岗位的产业体系。合肥想到的是“扬长避短”——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家电行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第一台空调、第一台VCD影碟机、第一台变容式冰箱都诞生在合肥。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期,合肥就已经有了天鹅、荣事达、美菱等本土家电品牌。加之引进了格力、美的、康佳、惠而浦、西门子、三洋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咖。合肥崛起成为首屈一指的家电之城只是时间问题。这时候,合肥的科创基因开始发力了——只用我的地、用我的人干代加工?这买卖不干!要么你把研发中心和生产线一起搬来!这期间,中科大、合肥工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国家家用电器检测中心等众多科研院所协同作战,立下汗马功劳。到年底,从事相关技术研发的科研人员占到家电类企业职工总数的15%。这一比例与三星、索尼、松下等日韩电子工业大佬不相上下。久而久之,一条“引进大项目-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的合肥路径渐渐清晰起来。也就在此时,合肥将青岛、佛山挑落马下,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中心。3)倾家荡产进军芯片领域如果只是满足于成为家电之都,那么合肥大概率谈不上逆袭。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座城市真正开始令人刮目相看,是从出手扶持京东方和长鑫之后。年,京东方为了研发新一代液晶面板,导致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眼看公司到了风雨飘摇之际,又是合肥向京东方伸出了橄榄枝。这活玩得和几十年前神一般相似。年,合肥一口气拿出亿给京东方搞液晶面板及相关技术研发。这是啥概念?那一年合肥的GDP也不过.61亿,财政收入不过多亿。得知合肥甚至把修建地铁的经费都拿出来给了自己,京东方更是感动不已。对合肥而言,不成功便成仁;对京东方来说,只许成功,不许成仁…至年,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件,其中发明专利超90%,累计可使用专利超7万件;年3月2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专利申请榜单京东方位列全球第七。截止至目前,京东方已在合肥投资了近亿人民币,拉动的就业和间接产值早已过万亿之巨。至今,京东方旗下的第6代TFT-LCD生产线、第8.5代TFT-LCD生产线与第10.5代TFT-LCD生产线全部位于合肥。然而,合肥并未止步于此。年,集成电路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年,合肥开始砸钱全面投资长鑫集团(合肥出资75%,兆易创新出资25%)。这家公司于年开始量产,到年已初具规模,成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存在。芯片存储行业,需要资金、技术和市场三者缺一不可。而我国实则已攻克了资金与市场两大难关,剩下的便是技术积淀。这一点,长鑫存储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他们出品的动态存储器,像是给铁板一块的国际半导体产业版图撕开了一个口子。以前,国外厂商把这玩意儿当期货炒,0、1、…真敢一天一个价。长鑫存储一出马,直接把存储内存条干到千元上下,且价格十分稳定。国外厂商前一秒还洋洋自得,下一秒骂着娘就跑了。至此,合肥“芯屏器合”的产业布局正式形成。三星、高通、英特尔、海力士、台积电等珠玉在前,相信长鑫这样的企业有足够的实力去抛砖引玉,终会并列其间。长鑫集团的成功,让我确信:中国实现半导体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化,只是时间问题。4)再次出手,剑指电动汽车领域芯片半导体产业落地不久,合肥又拉上了蔚来、大众斗法特斯拉。年,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拥有的不过只是一纸PPT。他找到安徽江淮汽车寻求合作。可那时候,互联网汽车人常常被传统汽车厂商嘲笑为“只会对着资本吹牛”、你们用PPT造车”…此处插一句:贾会计表示扎心了。不少传统燃油车厂商甚至认为:给“PPT车企”代工是扯淡,让人抬不起头来。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蔚来汽车不仅减轻了自建厂房的负担、突破了自主品牌汽车生产的藩篱,也为赴美上市铺平了道路。而江淮汽车这边,则成功积累了生产高端电动汽车的经验和制造全铝车身的先进工艺。年,蔚来汽车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暴风雨:因电池质量问题召回、利润率持续为负、产能严重滞后…就在这时,合肥再次出手,相似的时机、相似的配方、相似的诚意满满:不仅给蔚来汽车注入70亿元投资,还给予了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战略援助。同一年,世界汽车巨头德国大众慕名前来。最终,大众以11亿欧元投资入股合肥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持有26.47%的股权;与此同时,大众另投资了10亿欧元给江淮汽车。至此,江淮汽车的脱胎换骨完成大半。有理由相信,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芯屏器合”之后的另一史诗级风口。那么,现在还能投资合肥吗?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做了大量合肥的功课。这也的确是自我催眠的过程——合肥是真牛啊!杭州六成首付打新之后,剩下的边角料去合肥投资也未尝不可。当然,最大的“路障”是合肥的限购限贷政策,但并不算苛刻:落户或过去两年中需一年社保、个税;首套房首付三成、二套房结清贷款首付四成、未结清五成,两次贷款记录的首付六成。目前,合肥楼市以安徽省内与合肥市户籍家庭为购房主力,比例接近35:65。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合肥市外户籍者在外省工作,长三角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讲真,越是了解合肥楼市,就越是坚信这一市场的确定性。总体而言两句话:政务区>滨湖区>高新区>市中心学区房>瑶新北;远郊大盘以及文旅产品可以直接放弃。瑶新北远期规划也足以令人惊叹,只是需要等待的周期年限不是一般人能消受得起。东部新中心、运河新城以及北部新中心目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足以冲抵产业层面的利好性因素。除了刚需着急上车外,上述四板块并不建议入手。此外,年4月,合肥楼市调控加码,学区房六年内锁定1个小学学位,三年内锁定1个初中学位。调控实施三个月以来,其它条款收效不算理想,但学区房利空是板上钉钉了。也就是说,想去合肥投资,也就只有政务、滨湖、高新三小强可作重点考虑。其中,政务区板块发展已十分成熟,现如今已是合肥的城市新封面。特别是潜山路西,目前已成为合肥房价天花板,部分次新房均价从-元/㎡不等,眼看就要奔00元/㎡去了;东北部诸板块仍是政务区价值洼地,目前优质次新房均价集中在-00元/㎡左右,且又不小的发展潜力。滨湖区有着省府、金融、环湖概念,打新和二手房都可以入手,价格集中在20-元/㎡之间。高新区目前最热门的为蜀西湖板块,其次为北雁湖板块。本地改善也可入手,若是外来投资,则性价比不及政务、滨湖两区。总体而言,合肥的产业正在逆袭,没错!但这似乎并未改变合肥在沪宁杭之后产生轮动的事实。笔者结识过数位深耕合肥楼市的朋友,大家的意见也出奇得一致:1、合肥城市的成长性非常好,产业红利毋庸置疑;2、但这份红利兑现到楼市恐怕很难如长三角核心区域那般立竿见影;3、合肥的二手房接盘力仍有待提升,真正看到可观收益或许要5年之后。近日,有媒体提出,合肥楼市上一轮调控收效相对有限,这很可能会倒逼新的调控加码出台。手上有合肥房票的朋友,怕是要抓点紧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xigechenga.com/mxgcly/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