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文化系列四
白癜风网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中部美洲的菌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以来,人类总能从生存的环境中找到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在《列子·汤问》带有神话色彩的对话中,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反映了古人对菌芝细致的观察。中国药食同源的思想也很好地体现在了菌类使用上。而在大洋彼岸的中部美洲世界中,菌菇的历史文化同样精彩。 NO.1 考古中的菌菇 在中部美洲的各大文明历史中,菌类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地位。如在危地马拉近太平洋沿岸的Kaminaljuyú地区,出土了一批雕刻于前古典后期(公元前年—公元后年)的“蘑菇石”(lasrocashongo)。这些人(兽)身菌首的石刻,反映了特定品种的菌菇在玛雅文明中的巫术、宗教价值。 再看墨西哥西海岸科利马州诺格拉斯市(Nogueras)出土的一具古典时期的(公元后年-年)女子持菇陶器,类似的作品常出现在特皮克州、哈利斯科州和科利马州古代文明的井式墓穴中。 NO.2 古抄本中的菌菇 记录阿兹特克民族宗教及历法的《玛利亚贝基手抄本》(CódiceMagliabecchiano)第90页的右下方,绘制了一人坐在草编板凳上吃菌菇。他背后的人手脚为鹰爪,嘴吐火舌,好似来自Mictlan(亡灵世界),或许在暗指食用这种菌菇的人正在经历的一种精神体验。这样看来这种菌菇应该具有致幻作用。 墨西哥介于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之间的瓦哈卡地区,因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盛产多种菌类。因此,在米斯特卡和萨波特卡文明中,菌菇也是重要的文化元素。《萨卡特佩克一号画布》(LienzodeZacatepecno.1),发现于圣玛丽亚萨卡特佩克,是记载16世纪瓦哈卡海岸地区米斯特卡文明的重要文献。画布左上侧有一个图案:一座山上有个人头,头上有四个菌菇。一般视作地名的象征,即Nanacatepec(菌菇山)。 西班牙人到达古代墨西哥时,当地有超过个不同的族群,他们使用不同的语言,几乎每种语言都有对菌菇的命名方式。贝纳尔迪诺·德·萨阿贡修士是记载阿兹特克民族使用菌菇的第一人。在《弗洛伦萨手抄本》中,萨阿贡修士记录了多种菌菇使用目的和方式,其中最早记录的是一种长在荒漠地上,名为teonanacatl的菌菇,说具有“令人醉迷的效果,还有药用价值”,从词根看,teo-即神的意思,nacatl是肉的意思,那么teonanacatl就是“神肉”。当代科学家认为,这种菌菇被古代阿兹特克人用于宗教仪式上,具有影响大脑神经的作用。 NO.3 饮食中的菌菇 在当代墨西哥社会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菌是享有墨西哥松露美名的cuitlacoche(玉米黑粉菌,学名Ustilagomaydis)。然而,如果我们分析这个词的纳瓦特语词源,或许就不会显得那么诱人了。cuitlatl,意为“粪便、排泄物、增生物”,cochi,意为“睡觉”——在“玉米上睡觉的粪便”?!看看图片可能更有体会。 这种菌先前在墨西哥本来只有农村人吃,城市里的上层人食用被视为笑话,并认为吃这种菌菇会得病。而随着墨西哥国内一场场战争爆发,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玉米黑粉菌走进了所有人的厨房和餐桌。如今,在街边能吃上一个放有玉米黑粉菌的塔科(taco),或芝士夹饼(quesadilla),亦或是灌饼(sope),简直是想想都要流口水!笔者曾经在圣路易斯波托西(SanLuisPotosí)及赫雷斯市(JerezdeGarcíaSalinas)吃到的菌菇饼,至今难忘其鲜美。 参考文献: GastónGuzmán,"Lasrelacionesdeloshongossagradosconelhombreatravésdeltiempo",AnalesdeAntropología,Vol.50.Núm.1.,páginas-(Enero-Junio). 图片源自网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xigechenga.com/mxgcqh/4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似雪却是冰l暴雨冰雹天气导致墨西哥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