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村的红楼梦酒,曹雪芹学会鉴定的十二
看上图,如果不告诉你,这是红楼梦十二钗,你能看出来吗? 现在你知道了,又能认出来几个? 下面有部分答案,不过,妙玉的位置肯定错了吧,摆放的人,本身并不熟悉《红楼梦》哦。 这到底是啥? 再看图: 谜底有了,红楼梦金钗酒。 还有这个酒? 不但有,还出身名门: 看包装底部,是“曹雪芹学会”鉴定的呢,权威吧?正宗吧? 跟《红楼梦》有关的东西嘛,总归不是“红学”说了算,就得是“曹学”说了算,是吧? 那么这个酒,是什么来头? 是曹先生喝过的酒?曹先生家乡的酒?曹先生亲手酿造的酒? 还是《红楼梦》里众人喝过的酒?根据《红楼梦》里的方子酿制的酒?或者跟《红楼梦》里的某个角色、某件事、某个场景有关的酒? 既然好奇,就扒一扒呗。 酒的产地,大名鼎鼎的四川宜宾,号称是“万里长江第一城”的酒都。(——好像跟《红楼梦》无关呢。) 相传北宋嘉佑年间,苏轼顺岷江而下,夜宿牛口庄,品尝着当地美酒,远望丹山,俯瞰岷江,醉眼朦胧之下,提笔挥毫“丹山碧水”。 就是说,此地山好水好,所以酒好。 据说时至今日,这几个字还镌刻在丹山岩下。 白云苍狗。 岷江河畔,刻字的山崖对面,后来有了一个下食堂生产队(位于宜宾县喜捷镇和平村,即现在的叙州区柏溪镇)。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下食堂大队综合发展农业、副业、工业,富得十里八乡的姑娘们都争着嫁到这里。人家上过报纸的头版头条,受过嘉奖令。 年,他们办起了国营红楼梦酒厂,年产万吨。 后来几经更名、改制,所在地址也变成了“红楼梦村”。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据说建厂当时生产的碧泉特曲、大曲、头曲等三种曲酒特别好喝,深受老百姓喜爱。 不管当年取名“红楼梦酒厂”的缘由是什么,应该说,这个决定是相当有远见的。 不过,酒厂的成立和命名,肯定跟“曹雪芹学会”没有任何关系。——那时,还没有“红楼梦学会”和“曹雪芹学会”。 后来是怎么建立起联系的不得而知,可以公开查到的资料显示,年末,酒厂申请注册了包括“黛玉”、“宝钗”在内的一系列红楼梦相关商标,还是有文字、有图形的组合商标。 对,就是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年。这显然不是巧合。 到了年,酒厂销售收入达到万元。 年,“红楼梦酒”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酒”(其余的六个是五粮液、茅台、郎酒、泸州老窖、汾酒和剑南春)。 至于“曹雪芹学会”的“鉴定”,鉴定的是什么内容,没有资料。 这之后的荣誉就数不过来了,得过什么奖不提,单说几个跟文化人之间的瓜葛—— 红学家吴世昌教授盛赞:“莫道醉魂飞不起,一杯梦酒上红楼”; 诗人廖沫沙题诗“丹山碧水万家乐,玉液琼浆四海香”; 启功先生题写系列商品名和厂名…… 同样数不清,不数了。 再后来,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开拍,酒厂借机推出了一款红楼十二钗主题白酒,长这样: 据说喝“红楼梦酒”,能喝出中国文化的“梦幻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诙谐之美”、“灵异之美”、“风雅之美”...... 不会喝酒,不懂,想了半天,是不是不同名字的酒,味道是不同的? 仔细看了看,嗯,有差异。 大约因为林妹妹比较体弱,所以她的酒度数会低一些。 不过还是不明白,这酒,除了好喝,跟《红楼梦》能扯上什么关系?还真的是喝完了酒做个梦,就能进大观园不成? 出品方没做过宣传和说明。 既然如此,需要“曹雪芹学会”鉴定什么呢?商标的事,不是有专门机构管着吗? “红学”之谜反正已经很多了,多这一个也无所谓。 酒厂拥有这样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在年前后红极一时,年销售额一度突破10亿大关,还曾经准备上市。 可是即便经过鉴定,修来了不败金身,也敌不过“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命运。 如今的酒厂,面临着破产重组、商标被拍卖的局面。 包括“红楼梦”、“红楼梦长生酒”、“红楼梦金钗”、“红楼梦酒”、“元妃”、“惜春”、“巧姐”、“黛玉”、“宝钗”、“王熙凤”等等,共26个商标,起拍价万元,折合每个商标身价.2万元。 其实从年开始,酒厂就陆续有数千吨酒被司法拍卖,可惜大多无人问津,以流拍收场。 终于沦落到要靠变卖“十二钗”来还债了。 虽然酒是酒,书是书,卖的是商标,也不干小说里各位姑娘什么事。 但是,既然用了姑娘们的名字,吃够了红利,好歹也要对得起那些美好的形象。 时代在变,靠金字招牌吃遍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不论这些商标最终花落谁家,拜托用点心,做好设计,赏心悦目的十二金钗,红迷朋友才会买账。 本文为我来我看见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xigechenga.com/mxgchb/11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四川最有钱途的城市,第3个城市占2个
- 下一篇文章: 行业洞察白酒行业报告三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