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京旧事

作者:赵维和

古勒城是清前史中重要的一座军事城堡,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胜利村东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古城是女真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及其长子阿台在前辈所建山寨的基础上营建的山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扼守着陆路与水路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险峻。据《建州私志·上》记载,古勒城“在塞外百余里,三面壁立,壕堑深固。”《东夷考略》也有类似记载。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建州女真三卫在“成化之役”的明军打击下,遭到巨大灾难,三卫酋长李满柱、董山、凡察均遭杀害,由此造成女真社会长达数十年一蹶不振的局面。建州右卫王杲的崛起,使女真社会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王杲在父祖创建的古勒寨基础上,拓建山城,聚集部众,联合蒙古、海西女真诸部不断越边抢掠,打击明辽东军事力量,成为辽东巨酋。提及王杲,“明之将士胆战心惊”。

王杲,女真语名字为“阿突罕”,汉译为“从久病中身体又健康、强壮起来”,寓意女真人能从低迷困境中走出来。王杲不负父祖期望,童年时代便聪明伶俐,好学上进,曾多次随父亲多贝勒去抚顺马市贸易,深得御史张学颜的赏识,被其收留在家中学习汉文化。王杲学成后返回古勒城,接替父亲右卫酋长一职。他将互不统属的右卫及左卫各部迅速统一起来,并一改女真人对酋长的传统称谓,命以“玛法(老爷)”这一具有汉文化色彩的称谓称之。

王杲崛起于古勒山后,对原山寨的军事防御体系进行了改拓建。山城选址于原山寨青龙山之尾的龙头山上,城的西、南、北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苏子河水从南环绕至西流过,五龙河由北向南汇入苏子河,成为古勒城的天然屏障。山城西、南、北三面以峭壁作为山险,平均高度距河平面67米。山城连接山脊,地势险要。山城营建中,城墙周长延长米,面积约平方米。人工墙体以土石垒砌而成,城内地势呈东高西低之势,由人工修筑两处平台,构成内外两城的格局。

古勒城建有东、西二门,西门址建在城的西北角,门址仅宽1米余,仅设一条山路,可直达山下的苏子河边。此路陡峭,异常险峻,当为山城的取水通道。东门建在城的东南角,门址宽2米,为出入该城的唯一门户。

古勒城外城东门外,在向外延伸的山脊上有人工修筑的二级平台,第一级平台长90米,宽60米,台高1.5米。第二级平台长米,宽40米,台高0.50米。西处台地应为王杲属下将士戍墙居住的地方。

古勒城中建有瞭望台两处。一处建在城址东墙上,高出城内地面2.5米,为全城制高点。这座瞭望台可以俯视两河汇流冲击出来的平原古勒之野。另一处瞭望台建在西门外的半山腰向外凸出的巨石之上,凸出的巨石呈长方形,长3米,宽2米,遗有人工修整的痕迹。站在瞭望台上,可以将苏子河水陆及玄菟古道尽收眼底,成为戍守古勒城的哨卡。

王杲在古勒城期间,远攻近取,将左、右两卫互不统属的各部聚集起来,达到了“建州诸夷悉听其调度”的程度,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皆在王杲帐下为将。王杲控制了建州左卫、右卫的全部区域,使浑河、苏子河流域出现了历史上统一的局面。此时,王杲常带领建州诸夷酋长“少者三四十,多者五六十”,率众入边抢掠。努尔哈赤祖、父及二祖索长阿子孙及其它宗族成员,均在抢掠大军之列。与此同时,王杲“霸水为酋,掌管百里水渡,抢掠乌拉部敕书”。

由于王杲控制了水路与陆路交通,而乌拉部朝贡又必经此地,因而乌拉部深受其害,财物屡屡被劫。王杲在其部将来力红等人的辅佐下,时常扰乱抚顺马市贸易,无视明廷抚夷长官的约束,欺行霸市,并且“常索赏,稍不如意,便醉骂抚夷长官,”严重威胁到明廷制定的马市抚夷策略。王杲在来力红等人的策划下,率部屡次入边抢掠,先后杀害明边官30余人,掠取了大量人口、牲畜及财物,扰得明辽东地区人心恐慌,守边军士终日胆寒。在马市索赏过程中,王杲由于遭到明抚顺备御裴成祖的驱逐,产生怨恨伺机报复,终于借索还逃人之机,与来力红等人设计将裴成祖一行诱至古勒城杀害。史料《东夷考略·建州十四史》记载:“万历二年,抚顺游击裴成祖升备御,秋七月,酋与来力红索亡互郁,裴成祖将三百余骑诣来力红寨。杲与力红绐执成祖,剖其腹,并惨戳把总刘成奕,百户刘仲文。于是,巡抚都御史张学颜请绝杲贡示。”

王杲占据古勒城连续入边作乱,早已引起明廷的警觉。然而,每次在辽东边将意欲率兵剿伐之时,王杲闻讯即入边请罪,并送还部分所掳人畜,表示悔过之意,态度诚恳。这一做法,曾几度蒙蔽了明辽东边将。但是,当王杲诱杀了裴成祖一行后,引起明廷的震怒,决心对其实施军事打击,清除隐患。

当王杲得知明廷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大军从抚顺关出发直奔古勒城后,他与来力红于明军进军途中广置大木路障,破坏道路,以此延缓明军的进军速度。然而,李成梁督军甚严,明军一路克服重重困难,直逼古勒城下。王杲率部坚壁清野,遗散妇幼遁入山中藏匿,准备据山城之险死战。大战之前,王杲在来力红等部将的劝说下,再次疏散了城中的部众,自己率27口家眷逃离了古勒城,逃到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祖之后族叔阿哈纳的章甲城藏匿起来。

李成梁率军攻城,“虏方蚁聚一寨…初十日,用火炮、火枪、火箭如雷直捣其寨,寨中校联颇坚固,即以斧斫数层,我兵攀缘而上,虏乃发矢石,弗可当。是时,李将军军法严,毋敢逗留弗前者,我兵亦不避矢石之难。于是,裨将于志文、秦得倚、徐广、熊朝臣、王朝卿等登东北面,东北面陷。高云衡、王守道、蒋国泰、朴守贞、彭国珍攻南面,南面陷。其间有高台一座,甚阔大,虏以三百人趋台上,发鸣镝射我兵。把总于志文中流矢死。我兵盖从大将军环而攻之,会大风起,遂纵火焚烧杲室屋五百余间及刍菱,烟火相望,诸虏大败北。我兵乘胜先登,斩首捕虏一千一百四级,夺获马牛五百二十五头,盔甲凡九百八十一副,往时剖成祖腹杀承奕者…令悉服诛。”⑴

李成梁率军攻克古勒城后,将城内洗劫一空,城中房舍付之一炬,古勒城变成一片废墟。

带着家眷逃离古勒城的王杲,隐藏在阿哈纳的章甲城中。然而,明廷对古勒城之役没能捕到他十分不满,严饬辽东边官查寻王杲踪迹,悬赏缉拿。王杲隐藏处很快被明军发现,前来抓捕。阿哈纳见情况急迫,便换上王杲的头盔,身披猩红斗蓬,骑上王杲坐骑,沿玄菟路向东奔去。王杲则穿上牧羊人装束,赶上一群羊向北而去。明军误认为骑着快马逃去的人便是王杲,拚命追赶,王杲则越过龙岗山,只身逃到海西女真哈达部酋长王台处落脚。王台向与王杲友善,“二人感情甚笃”。但是,在明廷的严厉督察下,王台怕引来杀身之祸,便将王杲“醉缚京师”,被明廷处死。

王杲一生精通汉文化,善解女真文字,尤喜日者术(占卜),其死后能书写讲解女真文字之人绝迹,女真文字失传。从此,在女真社会出现了只有女真语言而无文字的时代。

王杲被明廷杀害后,其子阿台、阿海等人无时无刻不在谋划复仇。阿台年长后,带领家人再次返回古勒城,重新聚集部众,将分散的各部力量统一起来。

为防止明军再次捣巢,阿台在原古勒城防御设施基础上进行拓建,将新城墙址向东拓展了余米,将外城改造成内城,外城墙在充分利用山险墙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人工土石垒筑,新修筑了外城墙及城门。对毁坏的二重墙及城门进行了重修,使古勒城具有三重城墙的防御功能。拓建后的古勒城新建东门一座,门址宽4米,方便车马通行。为加强东门防御能力,利用门外自然地貌辅以人工砌筑,修建了瓮城。与此同时,阿海在距古勒城1.5公里处的山脊上修筑了黑济格城,居高临下,直接控制着古玄菟路,成为古勒城的门户。⑵

阿台接掌父业,又一次控制了苏子河水路与陆路交通。为防止偷渡,阿台命匠人打造铁索,横置水路之上,以此拦截往来船只,并派军丁驾驶小船,游弋在百里水渡之间,发现异常,即行扣押。

随着阿台的势力不断扩张,复仇欲望也不断攀升,首先对海西女真哈达部进行了军事打击。此时酋长王台已死,其子为争夺继承权发生内讧,阿台借机攻城掠寨,大肆劫掠人畜。王台之子虎儿罕赤无力与阿台抗争,只得求助于明廷。在总兵李成梁的军事干预下,阿台不得不率部返回古勒城。

此后,阿台兄弟将复仇怒火烧向了明廷,屡次犯边抢掠。明万历十年(),阿台兄弟率部众从孤山堡入边,沿浑河抢掠,前后袭击明军事要塞白家冲、石岭台、抚安堡、大虎头等。在击溃明守军后,其部逢物必抢,遇抵抗者即杀,一直抢掠到沈阳城下,所过之处尸横遍野,烟火一片,使辽东大地提及阿台“军民人皆心寒”。

阿台率众汇同蒙古及女真诸部,劫掠明地,一次大于一次,多者有数千骑入边,使明边将疲于奔劳,防不胜防,一日数警,终日不断。

阿台屡次犯边劫掠,震惊了明廷朝野,朝廷抚谕和训谕对阿台皆无奏效。在百官压力下,明皇下令以武力征剿古勒城。万历十一年()二月,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从抚顺城出发,尼堪外兰、觉昌安、塔克世为向导,直奔古勒城而来。到达古勒城后,李成梁派副将秦得倚率军攻打黑济格城,破城后,阿海被诛杀,秦得倚与李成梁合兵一处攻打古勒城。

阿台率部众据守城中,明军攻城数日不能取胜,士卒死伤严重,士气大挫。阿台乘明军疲惫之时,数次率领部众冲击东门外,绕城与明军撕杀,双方战事处胶着状态。当李成梁部将死伤惨重、无计可施之时,令尼堪外兰向城中喊话:“明军只诛杀阿台,余者皆可免死。”又令觉昌安、塔克世父子利用姻亲关系进入城中广布流言:“罪在阿台,余者可开城迎明军”、“诛杀阿台,归附满洲国主尼堪外兰可享荣华富贵…”在觉昌安父子的游说煽动下,阿台部众人心动摇,部分部众偷偷打开城门,明军乘势冲入城中,阿台在混战中被明军诛杀,明军副将秦得倚中箭身亡,觉昌安、塔克世父子因“交构两间”被李成梁部下所杀。明军在古勒城中“斩杀二千三百有奇”。战后,古勒城再次成为废墟。

清太祖努尔哈赤因父祖被害起兵后,势力迅速扩大起来。在属地不断扩张过程中,因索地问题,与海西女真叶赫部矛盾激化。为阻止努尔哈赤势力扩张,叶赫部首领纠集哈达、乌拉、辉发、科尔沁、珠舍里、纳殷等九部组成联军三万余众,兵分三路向建州进发,意在一举歼灭建州女真努尔哈赤所部。

在史称“古勒山大战”中,面对人强马壮的九部联军,努尔哈赤以古勒山上的古勒地为依托,设险据守,诱敌深入。努尔哈赤亲临古勒城中,命大将额亦都率百余人挑战,将围攻黑济格城的敌军击溃。建州军队与九部联军在古勒之野展开激战,城上滚木雷石齐发,乌拉部贝勒布寨所乘坐骑被滚木击中,布寨摔下马来,被建州兵所杀。努尔哈赤指挥城中将士乘胜追击,九部联军大乱,溃不成军。古勒山大战,努尔哈赤凭险拒敌取得全胜,成为清王朝开国史中的著名战例。

补记:

古勒城的历史,涉及到王杲父子、觉昌安父子两个家族的宗族史,而这两个宗族都出自建州左卫。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受明廷敕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统领建州左卫部众。此后,在朝鲜会宁一带“野人女真之乱”中,猛哥帖木儿及其长子死于战火,次子董山被俘,左卫印信丢失。猛哥帖木儿之弟凡察率左卫三百余户迁徙至苏子河流域烟囱山下,定居下来。在奏请明廷后,因卫印丢失,铸新印令凡察掌管。后董山被赎回,并带回了旧印,左卫出现了一卫两印、叔侄争权不止的状态。为平息矛盾,明廷将左卫一析为二,成立右卫,由凡察统领,沿苏子河西迁。两卫以青龙岭为界,右卫活动在苏子河下游至浑河一带。

右卫的世系为:凡察-阿哈达-多勒-王杲-阿台,这一世系与清太祖努尔哈赤本属同宗。在两支联姻中,塔克世娶王杲之女为妻,生努尔哈赤兄弟,而王杲之子阿台又娶努尔哈赤伯父礼敦之女为妻,连姻关系极其复杂。

注:⑴《万历武功录》王杲列传。

⑵赵维和撰《试论建州右卫王杲》,载于《满族研究》年第4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xigechenga.com/mxgcly/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