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酒崛起:见微知著

举个例子,我国的白酒主产地之一安徽,有四家规模较大的上市酒企,分别是龙头古井贡酒,二线品牌口子窖、迎驾贡酒,平民品牌金种子酒。

四家酒企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增长率分别是25%、18%、2%、1%。全国范围来看,整个白酒板块三季度的营收增长率平均为16%,显然,安徽的四家酒企营收增速高出行业平均值一大截,那么这个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带着这个问题寻找答案,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线索:

~四家酒企虽然今年营收增长均显著超预期,但成长的持续性有很大差异。其中规模最小的金种子酒,营收在10亿左右,甚至不如省内品牌宣酒,主打中低端平民化消费,产品毛利率仅0%,之前几年的经营很不乐观,净利润在年、年、年,以及年都录得亏损。

~古井贡酒规模最大,产品线最高端,毛利率逼近80%,口子窖和迎驾贡酒次之,在70-75%的水平。

而古井贡酒的成长性也是最优的,过去三年(0年Q到年Q)营收平均增速25%以上,净利润平均增速5%以上。迎驾贡酒紧随其后,过去三年营收增速平均24%,净利润平均增速4%左右。口子窖比较中庸,营收平均增速15%,净利润平均12%,其中在22年净利润还是负增长。

~以上差异是否可以印证我们之前的论断,白酒行业的成长性主要来自高端次高端的消费升级和提价过程,来自聚餐、宴请、宴席、送礼的需求。

这微观的部分。

~从宏观的角度,看四家酒企的营收结构。他们在安徽省内的销售占比分别为:古井贡酒52%、迎驾贡酒66%、口子窖82%,金种子酒数据不明,预测至少80%以上。也就是说,除了在全国范围具备一定知名度的古井贡酒,其他几家基本都是以安徽省内市场为基本盘,古井贡酒的安徽营收占比也达到了一半以上。

安徽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全国范围内近几年经济增长的优等生、模范生,过去五年的GDP增速

几乎每一年都显著超越全国水平,五年平均增速5.9%,高于全国平均5%接近一个百分点。原因也很简单,安徽几乎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最具代表性的省份,新能源车、芯片、液晶面板等新兴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经济发展得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额增速也领先全国,过去五年,安徽的社零增速每一年都要比全国平均快两个百分点以上。安徽年末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万,虽然绝对值略差于全国平均的4.9万,但增长势头很猛。过去四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累计为25%,而安徽的累计增速达到2%。

显然,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才更愿意消费,才谈得上消费升级,才能买的起更贵的酒。这是四家徽酒企业快速发展的宏观原因,肥沃的土壤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果大环境不好,只能逆水行舟,事倍功半。

以上的讨论过程,可以为我们挑选白酒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我们知道哪些酒企值得投资,哪些有较大风险。

见微知著,安徽白酒市场,正是全国白酒市场的缩影。

2、香型分布:浓香量大,酱酒势盛

接下来进入正题,了解一下整个白酒行业的情况。

目前在全国的酒类市场中,白酒的份额大概占到70%,剩下的是啤酒、红酒,还有少量的洋酒。

而在白酒市场中,浓香型的市场份额占到47%,居于主导地位,酱香型占2%,清香型占12%,三者合计占市场的90%。

注意,这是销售金额的统计,由于酱香型的主导品牌茅台售价极高,卖出一瓶顶其他酒企几瓶,甚至十几二十瓶,所以酱香型2%的占比对应的实际销售量(吨)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浓香型的销售量是绝对的老大。

也就是说在全国范围内,浓香型的受众是最多的。

这还是近年来酱香型白酒火爆,市场份额持续挤压浓香型后的结果。

自年茅台崛起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酱香热,各路资本蜂拥涌入酱香型白酒市场,习酒、郎酒、珍酒、国台等二三线酱香品牌趁势大发展,不但销量有了显著增长,所处价格带也持续提高。茅台定位超高端,大部分老百姓消费不起,终端价格涨到两三千以上,空出来的次高端价位空间正好便宜了一众酱酒厂家。即使是新兴的酱香酒品牌,产品大多卖得不便宜。

而知名酒企,基本都是浓香型。

代表品牌有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舍得、水井坊,以上几家地处四川,是川酒代表。我们前面说过的古井贡酒、迎驾贡酒,是徽酒代表,洋河和今世缘,是苏酒代表。浓香型阵营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最高,阵容庞大。不同于酱香型主打高端、次高端,浓香型在高端、中高端、中低端市场均有深度布局。

清香型的代表是山西汾酒,二线品牌牛栏山二锅头。衡水老白干虽然定位老白干香型,但不管从酿造过程,还是成分,还是实际的口感来说,和清香型很接近。其中,汾酒尚有青花20、25等次高端产品线,其他的清香型酒企大部分处在中低端价格带。

、价格段分布:高端稳定,次高端乱战

~超高端茅台一枝独秀,大单品飞天5度,现价元,年年末最高曾达到元,远超指导价,生肖酒元以上,精品茅台左右,年份茅台15、0、50年分别对应5到0的价格,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高端酒一般定义元以上,除茅台外当属五粮液(普五批价)和国窖(批价-)。其中,五粮液销量大致是的两倍多,但近年来老窖发展势头更盛,取五年营收年均增速,老窖达到19%,较五粮液的15%更优。其他酒企的产品,在元以上价格带基本排不上号,品牌价值也不太行。如果把茅五泸合并一起计算,三者占元以上全部市场的95%,居绝对主导地位。而这三者之间排序的话,五泸两家加起来比不上茅台一家。

超高端和高端白酒的主力消费人群显然是那一小撮有钱人。这里的关键词是贫富分化,过去15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可投资产规模达到千万级别)的数量年均复合增速达18%,远高于中国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到年末,这批高净值人群增长到16万,预计到4年末可以增长到万,年均增长12%以上。所以,如果你站在有钱人的角度,你甚至感受不到宏观经济的明显寒意。目前社会上对经济整体悲观,消极观点大部分来自底层、中下层,而中上层以上那部分人日子过得要舒服得多。白酒的超高端、高端、次高端的成长性也来自于此。

~次高端,行业内定义为00-元价位段。

此价格带竞争极为激烈,是各家二线品牌争夺的主战场。

首先是茅五泸向下延伸的产品,如茅台旗下习酒、汉酱,五粮液旗下的五粮春、五粮特曲,泸州老窖旗下老窖特曲、窖龄等产品。这几家本身牌子够硬,高端酒喝不起的,买点儿同属一个集团,但档次稍低的产品作为替代,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另外由于茅台的强势,同为酱香系的郎酒、国台、珍酒等品牌顺势在次高端拿下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接下来排得上号的,剑南春的超级大单品水晶剑、汾酒的青花20、水井坊的井台、酒鬼酒的52度红坛、品味舍得、洋河的天之蓝梦之蓝MM6、古井贡的古16古20、今世缘的国缘系列、口子窖的口子20、迎驾贡的洞藏20等。总之,你能叫得上来名字的酒企,都对此价格带极为重视,都有能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注意,这类产品虽然称为次高端,大部分价格却低于,高于的不多。少数售价高于元的如低度,、古20、国缘V、洋河M6等,也暂时没有上量。

次高端的白酒,和那些几十元一百元的产品已经拉开显著差距,酒质、包装规格较好,主要比拼的是品牌和渠道的运营能力,对酒企的经营管理能力要求更精细化。投资人需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xigechenga.com/mxgctq/1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