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里的墨西哥女孩梦想何时照进现实
“我希望能尽早贴补家用,减轻家里经济负担。” 19岁的克劳迪娅稚气未脱,谈起未来学业打算时神情分外严肃、成熟。克劳迪娅即将从技校毕业,梦想去理工大学深造,而现实告诉她,毕业后尽快找份工作似乎更加切合实际。 克劳迪娅在家中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克劳迪娅一家居住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南部圣乌尔苏拉附近的贫民区。这一街区衰败后,中上阶层陆续迁出、中下层贫民遂大量迁入。 5年前,克劳迪娅的父亲因工伤事故去世,一家人沉重的生活负担便全部压在母亲身上。在她的印象中,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出门摆摊,几乎不休息的母亲成为一家五口的“顶梁柱”。 克劳迪娅的母亲卢斯 克劳迪娅学习电子机械专业、妹妹学习建筑、弟弟在厨师学校学习……每天奔波在城市四处求学。选择职业学校,早日帮家里分担经济压力,是他们无奈的初衷。 克劳迪娅就读于墨西哥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学院(Conalep),原本两个班近百人的年级,因为学生不断流失,最后被迫合并成一个班。好朋友接二连三换学校、打工、结婚生子等。克劳迪娅在自己的“大学梦”面前犹豫了。 克劳迪娅的弟弟空闲时间在家中玩手机 一面是逐渐老去的母亲和日益增重的家庭负担,另一面是自己喜爱的专业和对大学教育是否值得的疑问。克劳迪娅坦言:“我想继续学习,但是我感到很困惑很困难。” 贫民窟:无奈的轮回 贫民窟居民的生活几乎就是代代轮回。几十年前,克劳迪娅的母亲中学没毕业就结婚生子,她爸爸中学毕业后也因为要养家糊口被迫放弃学业。 贫民窟孩子教育之路多终结在初、高中,能走进大学学堂的寥寥无几。不少中下层家庭认为,高中和大学7年时光对家庭消耗大,加上大学录取率不高,整体性价比低。于是,很多人中学毕业后便开始打工,不过收入都不高。 克劳迪娅家的院子 “身边很多同学见有人买了好手机、新衣服,都想尽快赚钱,”克劳迪娅的口气中也透露出一些年轻人急于赚钱的浮躁之气。 她无奈地说:“人们像在混日子。大多数工作是临时性的,收入太低,无法维持生计。一些人就不想工作,而想坐享其成。” 浮躁、颓废之气蔓延贫民窟,贫穷文化在代际间恶性传递。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社会工作系研究员安娜叶利·古铁雷斯表示,一些离开学校的年轻人,受不良风气影响,又缺乏正确引导,逐渐偏离人生轨道,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教育:打开困局的钥匙 缺乏适当教育水平,没有足够经济收入,贫民窟民众多处于“活在当下”的状态。 墨西哥劳工和社会福利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墨西哥中心城区万居民中,约有万居民有工作,其中像克劳迪娅母亲从事非正式工作占48.1%。 墨西哥城北部贫民窟一角 经合组织主席安赫拉·古里亚指出,墨西哥等拉美国家中学教育效率较其他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有较大差距,而长期存在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又影响了低收入人群受教育程度。缺乏高素质劳动力导致企业无力与世界其他地区企业竞争。 墨西哥中央及地方政府认识到提高大量城市低收入人群教育水平的重要性,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 据墨西哥城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政府社会发展部门及时公示一些奖学金补助等项目供克劳迪娅这样的家庭申请。 比如,古斯塔沃区政府针对当地退学率高等问题,每年为贫困学生设立1.1万个奖学金名额,平均为比索左右(约合美元)。 他们还计划: 向贫困中小学生免费提供运动装,给孩子平等感; 计划建立地方政府大学,邀请国家优秀大学教师; 开设8个技术性较强的实用专业,便于学生毕业后更有效就业。 古斯塔沃区的贫民窟 一些市民组织不定期走进贫民窟,开展教育咨询活动,实施低价或免费发展项目,如篮球夏令营、参观大学等,旨在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同时,积极宣介“走出贫民窟”的成功教育案例,并结合个案向克劳迪娅一样的家庭提供咨询,启发、引导当地家长的教育观念,并提供相应帮助。 古铁雷斯表示,解决青少年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墨西哥城积极探索建立加强校方、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支持网络,力求将青少年暴力问题扼杀在摇篮中。通过加强教育引导,积极塑造年轻人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选择通过努力工作来获得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沉溺于眼前或坐享其成。 “不过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继续学习。”在现实面前,克劳迪娅还是坚定地说。在这座千万人口都市的各个角落,许多像克劳迪娅的贫民区下一代正积极争取教育机会,社会各界也尽其所能致力于帮助他们。 尽管前方充满未知与荆棘,他们仍执着地尝试走得更远、走向更好的生活。 -END- 监制:李大伟 记者:王进业吴昊 摄影:弗朗西斯科·卡涅多 编辑:陈璐 剪辑:杨凤怡(实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xigechenga.com/mxgctq/6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终于来了毒枭墨西哥第二季曝先导预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